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

沒有最好的球

有個投手說,指叉球是這世界上最厲害的球,所以他只投指叉球,每一顆從手中脫奔而出的球都是指叉球。雖然他的指叉球真的投得很好,無人能及,但....最後的命運還是被打爆,黯然退場。

心理學門因為相信實驗法是最好的,也因為高級期刊幾乎只刊登實驗研究,所以心理學家認為什麼都可以被研究者操作 (manipulate);包含偏見、價值觀、依戀 (attachment) ,甚至是文化,都可以被操弄。管理學門認為克服共同方法變異(CMV)的研究才是最好的,也因為高級期刊幾乎只刊登這類型的研究,所以管理學者作研究時,首先想到的不是怎樣的測量是最適合。而是:至少要有一個變項不用自評,不管它適不適合。例如,即使要測的是自尊,為了配合 CMV 也只好用他評。

期刊的偏好像是棒球場上的主審,如果只有某一種球路會被判好球,那麼大多數的研究者都會被逼著去投那種球;而站在打擊區上的是真理之神,他銳利的雙眼緊盯著每一顆球,學者們騙得過主審,騙不過真理,下場就是被打爆。那些刊登在高級期刊上的研究,最後的命運就是從科學舞台上黯然退場。

質化、量化;實驗、調查;你可能只擅長一種球路,但你不能說它是唯一或最好的,它只是眾多球路的一種選擇。

2016年1月29日 星期五

為什麼台灣沒有推理文學

這兩天和一些對臺灣文學較有涉獵的舊友小聚。我明白了一些事。
我很喜歡看日本的推理小說,像是松本清張、東野圭吾、土屋隆夫,也對為什麼臺灣沒有這種等級的推理文學感到不解。日本推理文學之所以引人入勝,是因為小說中有濃濃的文化底蘊,所以我一直以為,我們寫不出這種小說,是因為臺灣不斷被殖民的歷史下,沒有形成鮮明而有厚度的文化。這次和朋友聊過我才明白,這個貧乏有一部分和出版社不太願意冒險有關。簡單來說,比起投資一個默默無名的臺灣新人,不如直接翻譯已經赫赫有名的東野圭吾和村上春樹,更能帶來好處。而這更進一步來說,和閱讀習慣有關,日本必然是有不少人在閱讀那些書,才能撐起日式的文學王國,並且孕育出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臺灣,賣得好的小說,只能是九把刀式的,以及 seven 架上的總裁系列言情小說。是臺灣人的閱讀習慣造成了這個結果。
以前我覺得小說只看一次,圖書館借就好。現在我覺得應該用買的,尤其是臺灣作家的書。如果你希望臺灣有自己的文學,就應該買臺灣作家的書;如果你希望臺灣女星更美艷,就應該買本土發行的寫真集....如果你希望臺灣學者更願意寫書,就應該在課堂上使用本土教科書....沒錯,我在說的就是《傻瓜也會寫論文》和《傻瓜也會跑統計》。
ps.寫完這篇文章沒多少,我買了一本台灣作家的推理小說。

Mturk式的實驗

最近讀期刊,發現愈來愈多學者開始使用Mturk來作實驗;Mturk是一種線上付費的平台,只要把實驗材料po上平台,用很低的成本,例如付給一個人0.5美元,就可以在短期內蒐集大量的實驗資料。
我不太確定用Mturk作調查研究有沒有問題,但用Mturk作「實驗」讓我覺得很怪異;過去老師們告誡我們實驗必須在控制嚴謹的環境下執行、以及現在我自己在課堂上教導學生內在效度有多重要,這些諄諄教悔突然都變得很諷剌;就像學校教我們不要闖紅燈,走在馬路上卻發現大家都在闖紅燈,而且新聞還大力誇讚闖紅燈的人真帶種!
我不能理解我的同行們怎能接受這類實驗刊登在指標期刊上?又如何能說服自己去相信這類實驗的結果?「實驗怎麼做出來的不重要,只要最後顯著就好。」或許以後我們應該這樣教學生。Mturk的便利,以及不管嚴不嚴謹,有資料就好的特性,對社會科學有強大的破壞性。
心理學一直是這樣。當我看到JPSP上刊登了大量的Mturk式的實驗時,就覺得這是一個沒有希望的科學。要求重視重覆驗證、要求公開資料、要求這個、要求那個,作這些枝枝葉葉的修剪都救不了這個學科,因為腐壞的地方是在根。就像在黑商橫行的世道,你對那些東西能吃、那些東西不能吃,總是感到無所適從;在這個時代,要如何判斷那些研究結果是可信的也不容易。
除了內在效度問題外,用Mturk作實驗還有另一種強大的破壞性。它讓研究者輕易地蒐到大量的樣本,然後可以從中刪除掉「不盡人意」的樣本,寫出完美的論文;你可以蒐集300個人,然後選擇性地報告其中100個人。這種操作模式,在傳統實驗的操作下是不容易作到的,因為傳統的實驗操作成本很高,每個樣本都得來不易,更遑論要蒐集數百人的實驗資料;現在就算蒐個500筆資料只呈現其中50筆的代價也很低。學者們應該沒這麼惡劣吧?嗯...應該是吧;對了,最近選舉到了,我想我們也應該相信政治家,他們是無私的,一切都是出自真心為了老百姓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