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屈打成招

數百年前
百姓:「大人,小的是冤枉的,人真的不是草民殺的啊!」
縣官:「還敢說謊,看來不給你一點顏色你是不會招了。來人啊,給我重打三十大板。」
(三十大板後)
百姓:「大人,冤枉啊、冤枉啊!!」
縣官:「嘴真硬,看來不用重刑你是不會招了。來人啊,鞭刑伺候。」
「大人,冤枉啊!!」
「來人啊,用夾棍!!」
「大人,冤枉啊!!」
「用炮烙!!」
百姓:「大人別再用刑了,人人是我殺的;人是我殺的總可以了吧,別再用刑了。」
「哼,果然如本官所料。」縣官得意地轉身說道:「啟稟千戶大人,下官已經查明凶手了,此案已經水落石出。」
千戶及眾衙役齊聲:「知縣大人真是明察秋毫、斷案如神啊!!」

數百年後
資料:「大人,小的是冤枉的,小的真的不顯著啊!」
學者:「還敢說謊!!看來不給你一點顏色你是不會招了。來人啊,給我換分析方法。」
資料:「大人,冤枉啊,我真的不顯著啊!」
學者:「嘴真硬,看來不用重刑你是不會招了。來人啊,加控制變項。」
「大人,我真的不顯著啊!!」
「換研究架構!!」
「大人,我真的不顯著啊!!」
「來人啊,給我刪樣本!!」
資料:「別再用刑了,我我顯著了;我顯著總可以了吧,別再用刑了。」
「哼,果然如我所料。」學者說道:「在此向各位報告,研究結果如我一開始所預期的,顯著地支持假設。」
期刊及眾學者:「這真是一篇嚴謹的研究啊!!」


2 則留言:

  1. 如果做研究只是為了驗證研究者自己的主觀認知,那做研究的樂趣就少多了
    我想像中比較有樂趣的研究是,研究者本身並無特定的假設,而是透過不斷的實驗,發現有趣的結果。
    例如我當初作的研究:到底要用什麼treatment才能降低受測者社會期許的作答傾向,我設計了三種treatment,其實我也不知哪種才會有效,那就用研究去findout。結論是都有效也好,都沒效也好,某種特定狀況下才有效也好,我好像不用特定去滿足我的研究假設。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