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

學術與菜蟲

今天一個外國期刊找我審稿,我想都不想就直接拒絕。這個舉動和最近台灣的數間大學聯合起來,拒訂某個國外出版社的期刊是一樣的。一般人可能不知道怎麼回事,讓我用種菜作個比喻。
有好心人提供了土地、肥料等等(納稅人出錢),給農夫種菜(學者出力)。菜種完之後,菜蟲不花一毛錢就把菜給拿走了(出版社免費得到了研究成果),然後菜蟲還要求農夫要幫忙撿菜、洗菜(學者們免費擔任主編、審查稿件)。從頭到尾菜蟲只作了一件事:他在市場裡弄了一個攤子(提供網路或紙本平台)。 然後,有趣的事情來了,菜蟲把這些菜以非常高的價錢賣出去,賣給誰呢?賣給兩種人,當初負責出錢買土地、肥料的好心人(納稅人),和負責出力種菜、還免費幫菜蟲撿菜、洗菜的農夫(學者)。所有的利潤都進了菜蟲的荷包。出錢的納稅人和出力的農夫,不但拿不到一分利潤,還要從口袋掏出大把鈔票把菜買回來。
如果以上比喻讓你覺得:這些國際出版商和菜蟲簡直一樣可惡(註1)!那你就錯了。他們比菜蟲還可惡。菜蟲有付錢給農夫,才把菜拿走;出版商一毛都沒付就把學者的研究成果佔為己有。菜蟲沒有叫農夫幫他撿菜洗菜,出版商要求學者免費為他們擔任主編、審查稿件(註2)。菜蟲沒有把菜用高價賣回給農夫,出版商用高價把研究成果賣回給當初出錢出力生產它們的人。最後,菜蟲有繳稅回饋給納稅人;而出版商,以台灣的立場,他們的稅繳給了自家政府,當初資助學者研究的台灣納稅人,沒有得到任何一絲回饋(註3)。
今天菜蟲寄了一封信問我願意不意幫他們撿菜洗菜?我理所當然地拒絕了,我為什麼要幫你撿菜洗菜?
1:本文談的是「國際」出版商,台灣出版商並非如此。因為市場小,台灣期刊常常慘淡經營,甚至可以說,他們可能是帶著賠本的社會責任心情在辦期刊的。
2:為什麼學者們願意免費幫期刊擔任主編、審查人呢?有一部份原因是我們在學術訓練中被教育這種事需要大家無私地付出;但是我長大後明白這觀念是錯的,那些國際期刊藉由我們的付出獲得了鉅大的利益(以億美金計)。另一個原因則多少和虛榮有關:「我好厲害喔,我是國際期刊的審查人耶......。」就是這種虛榮讓學者被出版商玩弄於股掌之間。

3: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可以發現,台灣納稅的人的錢藉由學者之手,大量地流向國外,卻對台灣沒有任何實質幫助。台灣的學術機制是以「是否獲得西方人認可」為標準來運作的;我們覺得登上國際期刊比較厲害、從國外請來(或回來)的學者比較厲害等等。如果西方的學術運作方式可以讓找到真理,那麼用「是否獲得西方人認可」為標準來運作也無妨;科學爭的誰能接近真理,而不是誰的種族優越。但是,至少就實徵社會科學而言,西方的學術商業化運作模式只會讓我們離真理愈來愈遠,無法帶領我們找到真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