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日 星期一

顏志龍推荐的劇

我愈來愈覺得自己和這個世界多數人想法差異很大,有些格不入。其中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常常在看劇平台上排名前幾名,或是討論得很熱烈的影集和電影,我都覺得不好看。

所以我在這邊寫下,一些我還記得,不錯看的劇,給和我一樣疏離的人參考。有些是公認的神劇,有些則是少被討論的劇。祝大家觀劇愉快。


更新日期:2025/6/5


Netflex影集)

  • 零日風暴
  • 宛如阿修羅
  • 我們離婚吧
  • 荒唐分局
  • 正念殺機
  • 絕命毒師
  • 奪命護理師
  • 難置信
  • 拉契特:黯衣天使
  • 黑函情報戰,第一季
  • 紙牌屋,前四季
  • First Love
  • 一兆遊戲
  • 我們的藍調時光
  • 刑案偵訊室:英國
  • 黑鏡
  • 下流正義,前兩季
  • 絕命律師,前四季
  • 后翼棄兵
  • 亞森羅蘋,前兩季
  • 地面師
  • 模範愛侶
  • 罪人的真相,前兩季
  • 請勿轉台
  • 闇,前兩季
  • 星期三
  • 脫線神話
  • 末日列車,第一季
  • 時空旅行者
  • 我家的故事
  • x的世界末日,第一季
  • 毒梟
  • 美國犯罪故事

Netflex
電影)
  • 愛的噩夢
  • 少女鬥惡龍
  • 亨利休格和其他三人的神奇故事(享利休格系列都不錯看)
  • 坦白吧佛萊奇
  • 龍與地下城:盜賊榮耀
  • 瑪蒂達音樂劇
  • 特務再出發
  • 勇者鬥惡龍:你的故事
  • Stand by me:哆啦A
  • 雞不可失
  • 熱辣滾燙(撐過前十分鐘就會很好看)

MY VIDEO(影集)

  • 疾駛列車
  • 路德探長,前三季
  • 上班族殺手


MY VIDEO(電影)

  • 二號陪審員
  • 絕命樂透彩
  • 去唱卡拉OK
  • 極限長征
  • 失憶殺神
  • 失孤
  • 逃出亞馬遜
  • 人生剩利組
  • 教場II
  • 湯道
  • 鑰命監獄
  • 異教詭屋

HBO Max(影集)

  • 沙丘:預言
  • 西方極樂園,前兩季
  • 權力遊戲:冰與火之歌,前七季
  • 最後生還者
Apple TV+(影集)

  • 靈異女僕(第一季)
  • 無罪的罪人
  • 厭世機器人

Apple TV+(電影)

  • 機密特務阿蓋爾
  • 天鵝之歌


DISNEY+(影集)

  • 幕府將軍
  • 噬亡村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非實徵研究的問題意識

 

最近顏志龍老師去師大公領所(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演講論文寫作(PS.這系的學生真的是認真又有禮)。在演講過程中,志龍照例會講到,量化研究要如何讓論文題目的問題意識變清晰(變項化),質化研究要如何讓論文題目的問題意識變清晰(志龍有發明一些可套用公式)。

下課時一位同學來問她的論文題目要如何才能更清晰?因為上面那兩招對她都沒用;她作的不是量化、也不是質化,而是文獻分析式的論文—不用發問卷、不用訪談,只要參照現有文獻作一些整理,然後作綜整論述的那種論文。

當下,志龍也沒有辦法回答得很好,因為沒想過文獻分析式論文的問題意識這件事。回來之後志龍用隱藏在他帥氣的容貌之下,那顆聰明的頭腦想了一下,整理出了一個重要原則(對,前面寫了那麼多,就是要舖陳「帥氣的容貌、聰明的頭腦」這一段)。在此分享給大家:

文獻分析式的論文,它的問題意識和題目中的「元素」多寡有關。這邊所謂的元素,可以是一個概念、一個情境脈絡、一個理論。例如:

兩岸關係之探討。(1個元素)

蔡英文執政下兩岸關係之探討 2個元素)

蔡英文執政下兩岸關係發展歷程之探討 3個元素)

蔡英文執政下兩岸關係發展歷程之探討—建構主義之觀點 4個元素)

由上而下可見,題目中的元素愈多,問題意識愈清晰。

但是這邊要注意,元素愈多問題意識愈清晰的前題是:元素本身必須是清晰的,而不是抽象或模糊不清的名詞。例如:

蔡英文執政下的兩岸關係動態之探討(3個元素,但包含了模糊不清的元素)

即使題目中包含的元素多,但當這些元素模糊不清時,對問題意識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會讓問題意識更不清晰。

所以如果你作的是文獻分析式的論文,而老師一直嫌你的問題意識不清晰,你應該要檢查一下(1)你的題目中包含了多少元素(2)這些元素本身是否夠清晰。

2024年2月27日 星期二

師生逆轉

**這篇小說純粹只是搞笑,並沒有真的要揶揄學生的意思。每個寫論文的人都是辛苦的,我知道。**

        林教授的辦公室距離系上的小型研討室只有十多公尺,但是他的每一個步伐看起來都相當沈重,他正要去參與研究生的論文討論;一般把這種討論稱之為Lab meeting,很多人喜歡取meeting 的諧音,俏皮地稱它為「咪聽」。每週五下午是林教授固定和研究生咪聽的時間。

        每次要去咪聽前,林教授都有著一種異樣的心情。

        「這種感覺好熟悉啊,以前好像也有過這樣的心情,是什麼時候呢……」林教授試著搜尋自己的生命經驗,想找出有什麼事情會勾勒出和參加咪聽類似的心情。

        「啊,對了,是看牙醫…」他想起小時候自己被架著去看牙醫的往事,鑽頭在牙舌之間竄動的觸覺現在想來還是記憶猶新。「原來要和學生討論論文的心情,和要去看牙醫的感覺是類似的啊。」。

        其實從他走路的樣子也可以看出這種不情願。林教授就像是一個死囚要被押解前往刑場一樣,他拖著沈重的步伐,每一步都走得相當吃力,手腳偶爾還會微微地發抖。不同的是,聽說死囚在赴刑之前會有一頓豐盛的大餐,而林教授中午只吃了半個排骨便當。

***************************

        研討室是一間大約五坪大的教室,地上散落著上一堂課學生留下的一些小垃圾,除了電子講桌和白板之外,另外擺放著三張圍成ㄇ字形的長桌,很明顯這間教室是為了方便討論而佈置的。

        一走進研討室,林教授發現幾個研究生都已經坐在裡面了。他感到有些訝異,因為咪聽時,指導教授通常都是最準時到的,研究生姍姍來遲,或是乾脆不來是很正常的事,怎麼今天大家都比他早到呢?然後他才想起,因為中午開系務會議時,系上老師們就著一些雞毛蒜皮、無關緊要的事情爭論不休,耽誤了不少時間,所以其實林教授已經比預訂的時間晚到三十多分鐘了。

        「你怎麼現在才到?」張一生的表情相當僵硬,語氣也很尖銳,毫不掩飾他對林教授遲到的不滿。

        「不好意思,因為中午開系務會議的關係,耽誤了一點時間。真是抱歉,真是抱歉…」林教授弓背哈腰地頻頻道歉,希望能緩和張一生的情緒。

        張一生是林教授指導的研究生,他已經唸了不知道多少年了還畢不了業,這說明他對論文並不是很用心投入。不過也因為撐得夠久,他是目前林教授的學生當中參加咪聽經驗最豐富的人。學術這一行和其它行業其實差不多,做得久未必會變得比較厲害,但是通常撐得久就會獲得一定的地位,講話也會變得比較有份量。因此張一生自然而然地在咪聽中扮演了類似總管的角色,就好像是工廠的領班一樣。

        「好了好了,別說了,快開始報告吧。」張一生揮揮手,打斷了林教授的解釋。

        「是、是。」林教授快步地走向講桌。

**********

        單槍投影機映射出林教授幫學生修改的論文檔。黑色標楷字,整齊地排列在 MS Word 的白色版面上,這些黑色字無疑地就是學生所寫的論文了。不過更引人注目的是裡面密密麻麻的紅字,那是林教授針對學生的論文所作的修改和註解。整篇論文就像是一個戰雲密佈的棋盤,黑子和紅子正在對峙著,看起來是紅子佔了上風;林教授修改的紅字所佔的版面好像比學生寫的黑字還來得多,讓人不容易判斷到底誰才是論文的真正作者。

        這麼大篇幅的修改,會讓人誤以為林教授是一個特別認真的指導教授,但是其實不然;像林教授這種規模的論文修改,在現今只能算是指導研究生論文時的基本規格。

        由於少子化的關係使得學生人數逐年變少,大學的數量遠遠超過需求。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造成了大學招生的困難,各大學無不用盡了各種手段在搶學生。招生時,強調學校師資如何、設備怎樣,已經不足以應付這麼險峻的現實了;為了要吸引學生,招生海報上有關學校科系介紹所佔的篇幅愈來愈小,取而代之的是斗大的「只考一科!」、「免筆試、免口試!」這類聳動的標語,最近甚至出現「報名 = 考上」或「報名 = 畢業」這樣的口號。因此,為了要實現招生時「報名 = 畢業」的承諾,像林教授這樣,在指導論文時作鉅細靡遺的修改,甚至老師寫的比學生寫得多的情形,早就已經是研究所中的常態。

        「我想這可以稱之為是一個『師生逆轉』的年代吧。」看著投影幕上自己密密麻麻的修改,林教授想起了前幾天談話性節目裡面專家的評論。「……少子化所造成的招生困難,改變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權力結構……」專家語重心長地表示。這個專家非常博學,他前兩天在節目中談的是外星人和深海水怪。「……以前老師的地位高於學生,但現在可不同了……其實這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一種進步啊。你看古代皇帝高高在上,對百姓擁有生殺大權,現在呢?高高在上的是老百姓,就算有人對總統吐口水、開車撞總統府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了。所以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上下關係對調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吧。」

        「沒錯!」旁邊另外一位自稱民俗專家的來賓附和說道:「本來學生就是老師的衣食父母啊,老師看學生臉色可以說是天經地義的……『師生逆轉』的現象可以說是自從法國大革命以來,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我覺得『師生逆轉』只是一個過渡階段,還不夠成熟,未來應該會進化成『師橫遍野』的時代,哈哈哈……」

        此時,林教授想起了中午那個排骨便當的味道,談話性節目中『學生就是老師的衣食父母啊』那句話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腦海中。

********

        「那麼,我今天主要是向各位報告我修改李二世同學論文的情形。」林教授將思緒拉回了咪聽中,開始了他的報告。李二世是研究所三年級的學生,現在論文正進入緊鑼密鼓的階段,林教授最近花了許多時間在修改他的論文。他是林教授的學生當中最接近畢業的人。

        「『研究動機與目的』部份,我覺得問題不大,有一些小地方再調整一下就可以了……」接下來林教授說明了他對『研究動機與目的』的修改,多半是一些錯字、語句上的調整;就像他一開始說的,李二世的『研究動機與目的』寫得還可以,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你們覺得呢?」當林教授說明到一個段落時,作為咪聽總管的張一生開口了,他坐在最靠近投影幕的位置,回過頭來詢問其他研究生對林教授的修改有沒有什麼意見。整個研討室頓時陷入了寂靜之中,只剩下斷斷續續的蟲鳴聲。不,仔細一聽會發現那不是蟲鳴聲,那是學生們吃便當時所發出的稀稀疏疏的聲音。

        雖然照理說咪聽的本意是希望研究生彼此討論,對別人的論文提供一些意見,並藉此來獲得學習,但是實際討論時只有指導教授和論文當事人會比較認真,其他人多半是事不關己的心態。大家普遍覺得那是指導教授和寫論文那個人的責任,和自己沒什麼關係,因此當被問到自己對別人的論文有什麼看法時,研究生通常都擠不出什麼想法來。其實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會帶著便當來咪聽的原因,因為吃便當相當能打發討論別人論文時的無聊時間。張一生說話時,李二世正啃著一塊雞排、其他同學們也都各自吃著便當。

        張一生希望自己能講出一些什麼評論,來打破這種沈默的尷尬場面,不過以他的研究能力實在說不出半個字,所以他放棄了:「那麼……你接著往下說吧。」

********

        「是。」林教授點點頭繼續說道:「『文獻探討』的部份就比較多問題了......」林教授用滑鼠把論文從『研究動機與目的』,拖曳到『文獻探討』的部份。文獻探討是論文的主體,關乎論文的成敗。因此林教授花了不少時間修改這一部份。

        「第一節有關X變項的說明,只使用了兩篇文獻,我建議要再去多找一些文獻…...然後第三段和第四段的論述缺乏轉折,有些跳躍......這部份可能要請李二世同學重新寫過......」講到這邊,林教授停了下來,把視線從投影幕移向李二世,想看看他對這些建議有沒有什麼問題。

        「女搜捨磨?」李二世的表情看起來似乎相當驚訝。

        你說什麼?林教授正想開口問李二世說了什麼,因為他沒聽懂李二世的話,但他隨即想到李二世說的正是「你說什麼?」因為他滿口都是雞排,所以聽起來像是「女搜捨磨?」

        「寫論文是我的責任,這沒錯吧。」此時李二世已經把肉汁飽滿的雞排吞下去了。

        「是的。」

        「那改論文是誰的責任呢?」

        「呃……當然是我的責任。」

        「這就對了,那你怎麼會叫我自己改論文呢?這應該是你份內的工作吧。」李二世很少在咪聽時說話那麼理直氣壯,平常他就和大部份研究生一樣,談到研究時就提不起勁。

        「啊……這……」雖然感覺哪裡怪怪的,但邏輯上來說,改論文的確是指導教授的責任沒錯。『學生就是老師的衣食父母啊』那句話再次迴盪在林教授的腦海中,他覺得此時不宜就這件事有太多意見。

        「呃……那麼我回去之後,會按照剛才的說明去作修改……」

        「嗯,就這樣辦吧。」

        於是這個討論就在李二世滿意地點點頭後結束了。接下來,李二世繼續啃著雞排,而林教授則繼續報告他對文獻探討的修改意見。精確來說,接下來林教授報告的是他自己未來打算如何重寫這篇論文。

********

        林教授以非常流暢的節奏報告著,沒多久他已經從『文獻探討』來到了『研究方法』。

        「這個研究是打算用實驗法……」

        「等等,老師你搞錯了吧。」李二世很難得地對自己的論文終於提出了一些實質的看法:  「我的論文用的是問卷調查法,不是實驗法喔。」

        「哦,關於這一點,我們上次咪聽時有說過,之所以使用實驗法是因為……」接下來林教授簡單地解釋一下原因。這件事其實上週咪聽時才剛討論過,當時林教授還花了不少功夫教導學生一些研究觀念,不過從李二世感到困惑的樣子和努力回想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已經完全忘記這件事了。

        突然,李二世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驚嘆道:「哦,我想起來了,好像有這麼一回事。哎呀,老師你的記性真好,我都忘了這件事了呢,哈哈哈……」

        林教授忐忑不安地看著李二世的表情,仔細觀察他是不是在諷剌自己。因為在師生逆轉的時代,老師對學生的論文比學生自己還清楚,早就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實在不是什麼值得被稱讚的事。「李二世講這話是不是有什麼弦外之之音?」、「萬一他在教學評量中寫下什麼負面意見,明年可能就拿不到聘書了啊。」林教授忍不住這樣想。

********

        幾十分鐘之後,林教授終於報告到尾聲了。

        「最後是APA 格式的問題,李二世同學的論文有很多論文引用格式上的問題,像是…」

        「林老師!」張一生打斷了林教授的話,由於他的語氣實在太過不耐煩了,所以當『林老師』三個字一出口時,林教授還以為他在罵髒話。「APA格式這種小問題你自己處理修改就好了吧,難道還要一一跟我們報告嗎?」

        「是、是……那我以後就自己幫同學們修改了。」林教授充滿歉意地回應道,然後他接著說:「那麼,李二世同學的論文這次修改完後,應該就可以舉行口試了。請問什麼時間比較恰當呢?我這邊的話,週二和週四下午我都沒有課,不知道這個時間行不行?」

        「嗯,我看看。」李二世開始滑動智慧型手機查閱他的行事曆,剛吃完雞排的手指在螢幕上劃出一道道油漬痕跡:「嗯……下禮拜二我已經跟人約好要去唱歌了。下禮拜四嘛,我看看…..那天是五月天演唱會開始售票的時間,我要去搶票啊,真是傷腦筋......」李二世露出非常為難的表情:「不然,我看就訂在下下個禮拜二好了。」

        「下下個禮拜二啊……好的,那麼口試委員那邊我再去聯繫看看,請他們務必要空下時間。」林教授在筆記本上慎重地記下了李二世所說的時間,然後說:「那麼口試時的飲料、蛋糕、水果的準備……」

        「飲料要星巴克的熱拿鐵,其它的你自己看著辦吧。」李二世隨口說道,此時他已經站起來收拾東西準備要離開了。然後其他研究生也陸陸續續走出了研討室。

        空蕩蕩的研討室,只剩下林教授一個人在整理場地及桌椅。

        然後他猛然想起:「下下週二開口試可能會有困難啊,那天是『學生節』,全國放假一天啊。這下可傷腦筋了……」

2023年10月17日 星期二

一些不錯的書

 (更新日期,2025/3/5)

此書單主要是推荐給大學生的,所以它依據三個標準選擇:

1. 書的內容有足夠的品質。

2.大學生應該能讀得下去(也因此有些很好的書,因為容過重、過厚,我就沒放進去了)

3. 以及……當然難免有我個人的主觀偏好。

 

小說類       

燦爛千陽(卡勒德胡賽尼)

詭屋(雨穴,風格獨特但是好看又輕快)

詭畫(雨穴,同上)

 一個都不留(阿嘉莎克莉絲蒂)

藍寶石(湊佳苗)

告白(湊佳苗)

故事的結局(湊佳苗)

嫌疑犯X的獻身(東野圭吾)

解憂雜貨店(東野圭吾)

祕密(東野圭吾)

白色巨塔(山崎豐子….比較厚,但忍不住推荐)

半自白(橫山秀夫)

高度狂熱(橫山秀夫,一開始會有些亂,但會漸入佳境,愈來愈精彩)

動機(橫山秀夫,他非常擅於描寫人的心理,如果撐得住,《64》是他的經典之作,但是……真的很厚)

黃泉歸來(梶尾真治,已絕版,但好看)

獻給美亞的珍珠(梶尾真治,簡體,但好看)

異邦騎士(島田莊司,想體驗本格推理的話

殺人計時館(綾辻行人,想體驗本格推理的話)

希望你也在這裡(劉梓潔)

彼岸花盛開之島(李琴峰,書裡有穿插一種自創的語言,可能影響閱讀)

島風內海(王家祥,書裡穿插一些原住民語言,可能影響閱讀)

失樂園:新裝珍藏版(John Milton,劉怡君、陳彬彬改寫;這書的特色是把經典作品用白話方式表述,讓人可以輕鬆讀經典)   

三國配角演義(馬伯庸)

十一種孤獨(理查葉慈)

伊凡伊里奇之死(托爾斯泰)

福爾摩沙三族記(陳耀昌,他的《傀儡花》《獅頭花》也都好看

孽子(白先勇)

關於金庸:

Ø   首選:《射鵰英雄傳》,若讀得完,則可接看《神鵰俠侶》;這兩部是經典之作,人生沒讀過可惜(一般所謂射鵰第三部曲的《倚天屠龍記》可讀可不讀)。

Ø   次選:若《射鵰英雄傳》看不下去,建議讀《笑傲江湖》,也是經典之作。且是獨立的作品,很適合第一次讀金庸的人。

Ø   下選:另外的兩部大作《天龍八部》和《鹿鼎記》很挑個人口味,不建議初次接觸金庸的人看。

 

非小說類   

絲路上游:橫越亞洲的永夏之旅(張瑞夫,好看的遊記)

丈量印度(張瑞夫,好看的遊記)

少年台灣史(周婉窈)

台灣史上最有梗的台灣史(黃震南)

萬物簡史(Bill Bryson

人類大歷史(Yuval Noah Harari

故事裡的心理學(鍾穎)

我的土地,我的人民(達賴喇嘛)

貓是液體嗎(五十嵐杏南)

超直白心理學(顏志龍……我承認這算是置入)

PS.我的專長是社會科學,但是因為太專精,反而讀多數社會科學的書都覺得不滿意。可能是我的標準太高、水至清則無魚。所以實在很難有社會科學的書會讓我覺得值得推荐,除了《超直白心理學》以外……我承認這算是置入。

 可能難一些,但很不錯的書

時間的形狀(汪詰)

冥想(斯瓦米拉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