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鬼影幢幢社科城

    如何定義一個優秀的學者?為什麼說這個學者比那個學者厲害?

 最世俗的定義就是他發表了多少論文。發表的論文愈多、刊登的期刊愈高級,一般表示這個學者愈有本事,雖然這是一種非常俗不可耐的定義。但是就像唐朝女人希望自己多長一些肉,現代女人希望自己骨瘦如柴,決定是否受歡迎的並不是客觀的美,而是人們主觀的共識。在學術中,儘管著作等身未必真的比較厲害,但學術界的一般共識就是論文發表愈多愈好、期刊等級愈高愈神。因此,努力投稿、想辦法讓自己的研究能被刊登出來,對多數學者來說是很重要的事。就像房屋仲介希望多賣幾間房子、保險業務員希望多賣幾份契約,論文的發表是學者重要的「業績」;它決定了別人對你的評價、可以領到多少獎金、能不能升等教授,甚至,能不能保住飯碗。

       有人投稿,就得有人審稿。如同許多中生代學者一樣,我常常受邀幫期刊審稿。審稿很像看鬼片,多數時候有點噁心且不忍卒睹。

 審稿真的非常痛苦;痛苦的原因是很多稿件的品質並不好。我覺得一篇研究只要「中規中矩」就是好的論文。然而,在我的審稿經驗中,符合「中規中矩」的稿件並不多。而這其中包含不少所謂 SSCI 的英文論文,以及一些企圖挑戰高級期刊的稿件。事實上,我很少審到品質好的稿件,反而審到爛論文是很平常的事。

 有時我很困惑。為什麼爛稿件的比例那麼高?難道投稿者自己不知道嗎?照理說有能力投稿的人研究素養不會太差,但為什麼大家出手的東西普遍品質那麼低呢?最近我才想通這個問題。而且這麼明顯的道理,我竟然到現在才明白!

這答案必須回到前面說的:「想辦法讓自己的研究能刊登出來,對多數學者來說是很重要的事。就像房屋仲介希望多賣幾間房子論文的發表是學者重要的業績 是的,我們太想要業績了。就算知道這是間漏水的爛屋子、甚至是鬧鬼的凶宅,我們也想要把它賣出去。很多時候,我們明明知道自己的研究很爛、研究結果並不可靠,但是只要覺得有機會刊登,就會試著拿去投稿。

這整件事情的癥結在於: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把某個研究投稿,並不是因為我們相信這研究說了某些真實的東西,而是因為這研究有機會被刊登。就像仲介並不是因為這房子好才拿出來賣,而是因為賣掉這房子有利可圖,一切都是為了業績。多數時候,學者投稿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藉由論文發表來揭示某個真理,而是藉由論文發表來拿到業績。學者們為了業績而硬把不可靠的研究投稿所造成的惡果,就是文獻中充斥著各種不可靠的知識。學術的規則是這樣的,只要研究被刊登,它就取得了一種合法的地位,人們會把它當作是真的,即使那只是投稿者為了業績而硬丟出去的爛研究。

 以前我寫了不少文章,去評論作假對科學的傷害。直到最近我才明白了另一件事,社會科學的發展受限於另一種和作假無關的問題:學者可能為了增加業績,去發表一些爛研究,這些被發表的爛研究取得合法地位之後,扭曲了我們對事實的看法。

如果作假的研究是不存在的海市蜃樓,那麼爛研究是真實存在的鬼屋。

 我覺得作社會科學實徵研究,就像一座城市的擘建者,你無法走遍每棟建築,只能依據別人提供的資料去作規劃。人們說這裡有美麗的華廈比鄰而立,但它們可能只是空洞虛假的樣版屋;人們說那邊座落著一個清幽雅緻社區,但或許裡面到處鬼影幢幢。於是,你藉由別人給你的資訊規畫了一個看似氣派宏偉的百年大鎮,卻發現它是個完全不能住人的荒涼死城。

 我曾經親手建造了不少死城。

 不論是有意或無意的作假,或是為什麼明知是爛研究仍要投稿,問題都是:我們想要業績的渴望,遠遠勝過想要揭示真理的熱情。

ps.你或許會覺得,在期刊嚴格的審查把關之下,爛研究怎麼會被刊登?會的,通常只要不要太離譜,要被刊登其實並不難,SSCI 期刊有一千八百多個,最後總會找到歸處。

2 則留言:

  1. 最近拜讀老師的文章,
    對老師的思想獨到、說理幽默深感欽佩,
    不過在此挑個小毛病~
    「癥結」誤植為「徵結」XDDD

    我也買了老師的「傻瓜也會寫論文」
    正想把此一好物推薦班上其他的研究生時,
    才發現他們早已經人手一本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文懷同學,謝謝你的指正。電腦用久了,很多字真的忘記它們真正的形狀了...XD

      刪除